当前位置: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超400亿美元回流货币基金 美股8月寒潮何时结束?

  作者: 樊志菁

  8月以来,美股涨势暂时陷入了停滞,有关美国信用评级下调等利空因素持续打压市场风险偏好。

  与此同时,能源价格等因素正在给通胀带来不确定性,美国国债拍卖遇冷等因素令中长期美债收益率持续走高,进一步打压了长股走势,投资者从美股出逃至货币基金。市场分析认为,随着财报季临近尾声,宏观因素和美债收益率走向或成为短期美股能否企稳的重要风向标。

  市场押注美联储按兵不动

  周,美国公布了7月议息会议后的首份通胀报告,上月CPI同比增长3.2%,略高于前值3.0%,好于市场预期,核心CPI增速回落至4.7%,创近2年低位。分项指标中,租金通胀继续缓慢降温,商品、二手车价格回落,但多类别服务价格依然有上涨压力。

  与此同时,美国企业联合会的另一项调查显示,7月份以通胀为最重要问题的小企业比例降至2021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公司通过提价传导成本压力的需求继续回落。

  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施瓦茨(Bob Schwartz)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租金上涨开始遇阻,反通胀趋势仍在进行中,“温和的物价蕴藏着希望,即在失业率不幅上升的情况下,经济可以实现平稳着陆。不过近期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推高CPI,当然只暂时的”。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9月美联储按兵不动的概率进一步升至90%,几乎是板上钉钉,同时投资者也倾向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已经结束了本轮加息周期,未来进一步上调利率的可能性维持在30%以下。

  对于未来的物价路径,旗认为,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所剩无几,鉴于对软着陆的预期已经上升,通胀疲软并不令人惊讶。凯投宏观首席北美经济学家阿什沃斯(Paul Ashworth)则表示,如果剔除住房成本,美联储似乎已经达到了通胀目标。

  然而美联储内部对下一步计划仍然分歧明显。上周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和费城联储主席哈克均在评论中表示,可能会看到加息已经结束。然而,美联储理事鲍曼和沃勒重申,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加息;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也认为,美联储需要做得更多。无论是否进一步行动,几乎所有美联储成员都同意,可能会持续一时间高利率水平。

  施瓦茨向第一财经表示,尽管美联储对通胀方面的进展予以肯定,但并不会提前宣布胜利。“有弹性的就业市场正在推动强劲的工资增长,美联储认为这将成为通胀的隐患因素。好消息是,有迹象表明劳动力市场正在降温,紧缩政策的滞后影响将在年底前造成失业率上升,减轻薪资上涨压力。”他说道。

  施瓦茨预计,短期内美联储将采取强硬态度,因为它希望阻止金融市场状况的缓和,“美联储可能会在9月和11月跳过加息,观察通胀的走势,加息选项将继续保留。相比之下,降息依然遥远,因为美联储希望在更长时间内保持更高的利率,以确保进一步打压通胀”。

  股指临关键向选择

  过去一周美股表现分化,道指在能源等周期板块带动下企稳反弹,然而美元和美债收益率上行对成长股形成打压,苹果、英伟达等明星科技股弱势整理拖累了今年以来一骑绝尘的纳指表现。

  8月以来,市场遭遇了一系列利空事件冲击,包括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穆迪下调多家中小银行评级等,引发了外界对经济前景的担忧,风险偏好受到打压,资金出现获利了结的迹象。资金流向显示,过去一周美国股票基金再次出现大量资金外流。根据Refinitiv-Lipper的统计,投资者累计抛售美股约149.6亿美元,创6月21日当周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避险情绪推动下,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和政府债券基金分别吸引了408.8亿美元和44.8亿美元的买盘。

  摩根大通呼吁继续减持美国股票,称投资者忽视了仍可能导致经济衰退的风险。小摩首席分析师科拉诺维奇(Marko Kolanovic) 表示,华尔街对美国经济仍然过于乐观,甚至似乎将持续扩张的价格纳入其中,因为疲软的通胀数据让交易员们希望美联储可能很快结束加息行动。“我们不同意市场的预期,即软着陆是最有可能的结果。今年或明年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为65%,而软着陆的可能性为35%。”他说。

  不少市场参与者正在关注美债收益率动向。Madison Investments投资组合经理兼多资产解决方案主管瑞安(Patrick Ryan)表示,能源价格近期持续反弹,并将产生影响,“我们现在正努力将通胀率降至3%以下,这在劳动力市场强劲、消费者支出增长和石油形势好转的情况下是困难的”。

  嘉信理财在市场评论中写道,近两周美股走弱可能与季节性因素、短线技术指标修复有关,同时随着第二季度财报季临近尾声,市场缺乏额外的牛市催化剂。

  嘉信理财认为,未来一周美股走势也将受到技术面和美债收益率走势的影响,纳指和标普500指数正处于50日均线附近寻求支撑。如果10年期美债收益率回落,市场将迎来短线反弹,相反,美债收益率进一步上升可能引发新一轮抛售,因此未来市场潜在的“突破”方向将取决于美债收益率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