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去年底没人会想到,美股今年为什么这么强?

  去年底没人会想到,美股今年为什么这么强?

  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

  通胀持续缓解、经济凸显韧性,“软着陆”预期主导市场情绪。分析认为,美国企业没有进行规模裁员,阻止美国陷入经济衰退。

  去年12月份,衰退恐慌四处弥漫之际,金融界的所有讨论都2023年将是“债券年”。没想到,这种观点现在正被股市“啪啪打脸”。

  今年以来,美股演绝地反攻,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了近20%,纳指暴涨了38%。

去年底没人会想到,美股今年为什么这么强?

去年底没人会想到,美股今年为什么这么强?

  且股票需求正在猛烈反弹,这意味美股涨势可能远未结束。

  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科技股当前市盈率为28倍,这意味着它们的抛售时机可能已经熟,而仓位却偏向上行。

  另外,自24年前SentimentTrader模型开始对股票和债券进行比较以来,投资者对股票优于债券的乐观程度比任何时候都高。

  德意志银行表示,分配现金的全权投资者已经加快股票购买速度,且恢复至2020年底时的速度。

  过去三个月,股票ETF流入量再次超过债券,与第一季度的情况完全相反。

去年底没人会想到,美股今年为什么这么强?

  这并不是说债市今年获胜的预测完全错误——债券在整个曲线上都获得了正回报,只是股市远远更强,美股今年取得了难以想象的涨幅,打得华尔街专业人士措手不及。

  贝莱德投资研究所副所长Alex Brazier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今年到目前为止的结果并不像该行预期的那样。

所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在美股,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通胀持续缓解、经济凸显韧性,“软着陆”预期主导市场情绪

  美股起舞的同时,“软着陆”预期正在统治市场情绪。

  Brazier表示:

市场目前的定价是软着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做很多事情,而且风险都在一个向。

  当下分析师越发相信,随着通胀缓解和经济持续增长,美国能够避免陷入经济衰退。

  本周,美联储加息25基点,使利率达到二十二年来的最高水平。本轮加息周期中,美联储已经进行了11次加息,但一系列乐观数据显示,美联储帮助美国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美联储最青睐的通胀指标,6月核心PCE从5月的4.6%降至4.1%,为2021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就业成本指数二季度上涨了1%,低于一季度的1.2%。

  通胀持续冷却的情况下,经济显示出了较强的韧性。美国第二季度实际GDP按年增长2.4%,增幅超越一季度的2%,远远超出市场预期的1.8%。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Hatzius表示,这些数据增强了他对美国可以避免经济衰退的信心。上周,高盛将美国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下调了5个百分点,至20%。

  Hatzius表示:

我们相信美联储有望实现软着陆。本周的数据一直不错。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

  官方也对美国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美联储主鲍威尔周三表示,美联储内部已撤回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测,同时承认仍需努力将通胀降至目标水平。

  尽管美联储的既定目标是恢复2%的通胀目标,但一些分析师表示,通胀只要接近2%,就可能足够实现经济软着陆了。

  巴克莱银行全球研究主席Ajay Rajadhyaksha表示:

我们可能不会实现精确的软着陆,但会是软着陆。”“我们可能无法将通胀率降至2%,但如果美国通胀率接近2.6%或2.7%,且不会造成大量就业岗位流失,那世界末日可能不会到来。

  如何实现经济“软着陆”

  美国企业目前正在削减支出,但不愿进行大规模裁员,相反,它们正在优先考虑留住工人。

  近日,咨询公司伟事达对约670名企业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今年只有7%的小企业主打算裁员。

  如此一来,这些留住的工人都能继续通过工资消费,尽管速度较慢。因此,经济在稳步降温的同时,避免了人们预期已久的衰退。

  各种规模的公司招聘速度均低于去年,但截至6月份,每月仍平均新增27.8万个岗位。除了科技行业外,大多数行业的裁员仍然很少,失业率接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ErikLundh表示,如果美国消费者能够保住自己的工作,他们就不太可能大幅削减支出。由于消费者支出占经济活动的三分之二,这可以最大限度地缓冲利率上升对经济的打击。

  Lundh说:

在某种程度上,劳动力市场的紧张可能会阻止经济陷入更严重、更持久的衰退。

  在科技行业一年来的裁员潮中,苹果是个特例,自1997年以后还没有进行过大规模裁员。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今年早些时候表示,该公司正在严格管理成本,并减少了某些领域的招聘,同时增加了其他领域的招聘。

我认为裁员是最后的手。你永远不能说永远。我们希望通过其他方式尽可能地管理成本。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