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艾琳
7月14日当周,人民币大反弹,累计涨幅近1000点,北向资金亦回流近200亿元,创5个多月以来最大单周净买入。
接受记者采访的国际机构投资经理和策略师认为,随着全球通胀降温及美联储结束加息周期,外加中国国债利率快速下行的背景下,A股股债收益比再度触及高位,A股市场包括港股市场的估值已回落到了合理甚至部分低估的状态,需要的只是多一些耐心。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杜猛日前在《环球市场纵览—中国版》发布会期间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经济仍然是一个弱复苏的过程,经济会按照自有的惯性去发展,信心的修复是最重要的。目前会重点跟踪两个方向,一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产业;二是过去几年经历深度回调、目前估值合理甚至低估的优质行业。
汇率企稳下资金回流股市
截至7月14日收盘,美元/人民币报7.1411,美元/离岸人民币报7.1579,人民币相较于此前的低位累计反弹幅度接近1000点。汇率的企稳提升市场的风险情绪,带动北向资金回流A股。
北向资金7月累计净流入106.83亿元。北向资金配置较多的板块包括: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银行、家用电器、机械设备、非银金融、计算机、汽车等。
美国6月的通胀数据是催化剂。通胀、核心通胀均低于预期,助燃了美元空头的势头,美元指数一举跌至100关口,7月2日当周仍徘徊在102附近。
二、三季度历来是人民币贬值压力最大的时期,不过随着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瑞银方面对记者表示,“鉴于中国人民银行自6月底以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低于市场预期,且美债收益率呈现横盘迹象,我们认为美元/人民币已见顶于7.2~7.3水平,并料在年底前回落至6.9水平。”
高盛近期强调三个通胀关键组成部分推动通胀走低。首先,二手车价格持续下降,这反映了二手车拍卖价格下降以及汽车经销商促销激励的持续增加;其次,季节性因素预计将对旅行类别产生压力,高盛预计酒店和公共交通价格将下降2%;最后,预计住房通胀率将略有放缓,因为新租约和续租之间的租金差距继续缩小。尽管通胀降温,但美联储显然不可能在最后关头松口,否则或前功尽弃,市场似乎也充分掌握了这一心态。根据FedWatch工具,市场认为7月26日再加息25BP的概率高达92.4%,届时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将达到5.25%~5.5%。
市场静候月底刺激政策
中国自身的经济动态和政策变化尤为关键。近期,与经济刺激政策的相关讨论明显增多。
6月,中国出口增速同比超预期下滑12.4%,对各国的出口都普遍下滑,表明外需疲软;与海外不同的是,中国通胀拐头下行,6月CPI同比0,环比低于近十年同期均值,核心CPI继续下行,PPI降幅超市场预期扩大,表明总需求不足的压力仍未缓解;去库存和地产弱的格局持续,预计三季度经济仍是需求偏弱。
近期,市场对于降息的呼声颇高,原因之一在于,中国通胀趋于下行,环比负增长,这导致中国的实际利率大幅攀升。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及宏观经济主管胡一帆对记者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有1~2次降准,每次25~50个基点以及MLF利率下调20个基点,可能在三四季度各下调10个基点。同时,财政政策保持“积极有效”,但整体不太会出台大刺激。
不过,专家学者则普遍认为,财政政策应该先行,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近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有效需求不足时期,财政政策应该起刺激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运用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增长意味着增加财政开支、提高财政赤字对GDP比,中国仍有增发国债的较大余地。在他看来,化解债务问题和提振增长二者并不矛盾。
目前,房地产销售数据仍然疲软,各界对地产支持政策的期待程度无疑最高。对于房地产市场,胡一帆认为,房地产不会快速反弹或强劲增长。最近政策上面对房地产也有温和的放松,最主要是稳市场。比如通过下调LPR利率,放开限购等。在“V形”反弹落空之后,政策支持还将持续,但不会有大规模的刺激。
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延长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期限的通知》,对2022年11月发布的“金融十六条”中有关政策有适用期限的,将适用期限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
在去年生效的16项措施中,两项措施——延长开发商未偿贷款和豁免银行放贷经理在放贷支持未交房预售房项目的完成中所承担的责任——仅适用于六个月。在延长后,这些支持性措施将再延长一年半。
在机构看来,这些措施有一定帮助,但不太可能足以刺激购房和扭转房地产行业的颓势,可能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遏制下行趋势,但野村也认为,市场应降低对房地产刺激措施及其影响的预期。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发给记者的邮件中提及,如果地方政府得到中央政府的批准,一些城市可能降低最低首付比例要求,更多二线城市可能会放宽对城市中心以外地区的购房限制,同时这些区域的抵押利率和房屋销售限制可能会得到明显放宽。
机构关注AI和价值主题
尽管中国经济仍是一个弱复苏的过程,但面对当前的估值,机构普遍并不悲观。
杜猛对记者表示,A股的估值已经回落到了合理甚至部分低估的状态。有价值的资产不会永远处在这种状态,需要的只是多一些耐心。他表示将重点跟踪两个方向,一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未来5~10年前沿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机会;二是过去几年经历过深度回调,目前估值合理甚至低估的优质行业。从长期看,消费、医药、科技等行业有望成为中国未来10~20年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
美国大型资管机构联博资深市场策略师黄森玮对记者表示,A股长期投资价值浮现。从投资价值来说,股票相对债券已具有长期投资吸引力。沪深300指数的“股票风险溢价”(ERP),即衡量权益相对固收的投资价值,显示中国股票相对债券越来越有吸引力。截至6月底,沪深300指数的股票风险溢价约为5.7%,历史经验显示,这样的水平已接近过往A股较佳的长期布局时点,例如:2020年3月的疫情低位、 2016年2月A股股灾后的低位,以及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低位。
他也提及,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市场未来的走向,不过反而凸显价值投资的优势,许多盈利基本面优异的企业现在估值更加合理,提供长期投资者布局的机会。事实上,今年以来以低估值、高股息股票为主的MSCI中国A股价值指数逆势上涨4.8%,投资体验不错;反之,以白酒、医疗、新能源占主要权重的MSCI中国A股成长指数则是下跌7.7%(截至7月10日)。联博认为,A股绝非只有少数赛道能够投资,高达5000家上市公司的市场潜藏充沛的投资机会,因此对中国股市的长远未来依然是“保持乐观,拥抱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ukzlpcl.cn/post/12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