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企业ESG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在“愿景与路径:ESG 中国本土化实践展望”环节,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以《从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发展望ESG中国本土化发展路径》为题发表了演讲。
刘轶芳表示,国际科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在联合国第26届气候变化大会上宣布成立以来,备受全球关注。在2023年已召开的三次月度理事会会议中,已经对最后剩余的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的技术细节完成了修订和确认,并于本周正式发布生效。
“它们分别是《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也被简称为IFRS S1和S2。S1和S2的准则正式发布,将成为ESG相关实践更为标准化、一致化的参考框架。”刘轶芳说。
刘轶芳指出,IFRS准则,旨在推动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报告和财务报告中提供更准确、一致、可比较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评估比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和价值创造,这将有助于投资者、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大众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可持续表现。
S1准则,要求企业完整、客观、准确地披露其所有可持续相关重大风险和机遇信息,并指导企业如何充分披露这一信息。
S2准则,在遵守S1准则设定的一般要求和基本原则前提下,提供了更细化的指标,以衡量气候风险,涉及的问题更加具体,如碳排放、水消耗、人权、劳动力标准和供应链管理等内容。
“ISSB从成立之初的目标,就是整合市场上纷繁复杂的ESG披露体系,提供一个全球可持续发展披露的基准线,推动可持续发展,汇报信息在逻辑和框架上的全球一致性和可比性。之后,各个国家和地区将能够在这一国际基准线上进一步调整制定符合国家和区域实际需要的准则。”刘轶芳说。
刘轶芳表示,IFRS S1和S2准则的发布,将促使全球企业提高可持续发展信息的披露质量和透明度。
“企业将需要更全面地披露相关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表现。企业遵循这些原则,提供真实、准确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将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增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这也将推动企业更加积极地进行可持续转型。”刘轶芳说。
刘轶芳指出,企业将需要制定更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计划,并对其执行进行披露,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并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等。而准则的生效,将有助于提升全球范围内企业的信息一致性和可比性。通过统一的披露要求和指南,有助于消除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更容易进行比较和评估。
那么,准则的发布将对于我国企业ESG发展实践陈升哪些影响呢?
刘轶芳表示,ISSB准则将会对我国企业ESG发展产生较为显着性的影响,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研究和理解准则的要求和指导,其中包括涉及可持续发展领域数据搜集、报告要求等,确保企业对准则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企业应评估当前的ESG数据收集、报告和披露实践,对准则要求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现有实践的差距,并确定需要调整和改进的方面。企业应识别与准则相关的关键ESG数据需求,建立相应的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以满足准则的要求。”刘轶芳说。
刘轶芳指出,根据准则要求,建立适当的内部流程和策略,以管理和监督ESG问题,包括制定和实施ESG政策、指导文件和流程,明确责任和监督机制等。与此同时,企业为团队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增强对ESG准则和实施要求的理解,确保团队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能够有效地绿色准则要求。
“企业应积极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对话,了解他们对ESG信息披露的期望和要求,建立与加强与投资者、客户、员工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渠道,以确保准则的实施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和期望。”刘轶芳说。
刘轶芳强调,最后是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审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企业的ESG的管理和报告实践。企业应该将ESG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遵守准则的一次任务,持续改进和提升ESG绩效,不仅能满足准则的要求,还能创造更持久的商业价值,企业应当及时全面地理解准则要求,向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讲好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故事。
“我国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制定工作也即将开启,中国企业的ESG发展实践蓄势待发。我们期待可持续信息、ESG信息披露,未来可能会类似于财务会计准则一样,彻底中国企业的一个强制性、基础性报告,以此督促、激励企业践行ESG。这将有助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价值。”刘轶芳说。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ukzlpcl.cn/post/10457.html